被鱼刺扎伤手指竟住进ICU!警惕这个致命细菌
2025-08-02 14:05:00 央视网
近日
广东深圳的张先生
在家处理叉尾鮰鱼时
不慎被鱼刺扎伤
没想到这么一点小伤口
竟害他直接住进ICU
经医生检查
张先生是因鱼刺刺伤
感染了
创伤弧菌
导致
脓毒血症乃至多器官功能衰竭
什么是创伤弧菌?
△显微镜下的创伤弧菌
创伤弧菌
也叫海洋弧菌,属于革兰氏阴性菌,是致死率极高的致病弧菌。相关研究显示,创伤弧菌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%,存活的患者多需重症监护甚至截肢;如果超过72小时未接受有效治疗,错过“黄金救治期”,
死亡率几乎100%。
创伤弧菌广泛栖息于海洋环境,不仅漂浮在海水中,更常附着在牡蛎、螃蟹、海鱼等海产品表面,淡水环境亦可能携带病菌(如入海口区域的淡水鱼虾)。生吃携带病菌的水产品,或是破损的伤口接触带菌海水、被水产品刺伤,都可能成为感染的“导火索”。
创伤弧菌感染有哪些表现?
刺伤皮肤导致的感染从局部红肿热痛开始,迅速进展为广泛的组织坏死,并快速出现高热、寒战、血压下降等脓毒症休克症状。
生食海鲜导致的感染
出现发热、寒战、休克和肢体疼痛、血性大疱等原发性脓毒症的症状,常见于生食生蚝等贝壳类海鲜后;也可能出现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等胃肠炎症状。
创伤弧菌病情发展迅猛
若不及时干预
肌肉坏死、败血症、多脏器功能衰竭
等致命风险接踵而至
日常生活中
如何预防创伤弧菌感染?
安全处理水产品
清洗、处理水产品时,务必做到生熟分开,佩戴橡胶手套避免被划伤。
彻底烹煮
带壳贝类需煮至贝壳张开后再煮5分钟,或蒸至贝壳张开后10分钟;未张开的贝类坚决丢弃。不带壳的水产品,水煮需沸腾3分钟,炒制时温度保持190℃持续10分钟以上。
避免危险接触
身体有伤口或免疫力低下时,不要冒险下海游泳;
从事海边工作或在海边游玩、挖螺、挖螃蟹等人群,要做好防护工作,戴手套、穿靴套;
避免用伤口接触腌渍生海鲜汁液。
Tips:万一不慎被刺伤,记住
“洗、挤、消”
紧急处理三部曲。
1.立即用流动水
冲洗
伤口
2.沿着指尖方向用力
挤出
污染血液1-2分钟
3.最后用碘伏彻底
消毒
2-3遍
(注意:“创伤弧菌”是嗜盐性弧菌,切勿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,以免加重感染。)
即使是小小的伤口
也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
如不慎受伤且出现疑似症状
必须立刻前往医院
快转发提醒家人和朋友